跳到主要內容

中暑

中暑

   中暑可以區分為「陽暑」和「陰暑」兩種。 如果在太陽下曝曬過久、出現類似熱衰竭的症狀,就是「陽暑」。在都市裡,夏天大部份人得的幾乎都是「陰暑」,最常見於外勤上班族、業務員等經常要出入冷氣房的族群,由於室內外溫差過大,再加上身體對寒熱的協調性比較差、缺乏運動、無法順暢出汗,就會出現胸悶、頭昏、氣緊、疲倦及沈重感。

  天氣熱,人體的自然反應就是出汗散熱,然而許多消暑法卻是利用快速降溫、冰鎮的方法阻止皮膚發汗。以下這5種最常見的「錯誤消暑法」讓人因為無法散熱而中暑。




錯誤1. 喝冰水或喝含糖冷飲代替白開水。
  雖然運動流汗有助散熱,但是運動後大口喝冰水、冷飲卻很傷身體。冰水會讓血管迅速收縮,可能造成暫時性缺氧或中風,一下子喝太多水,腸胃也無法代謝吸收,會感到噁心脹氣。 
  你應該多喝溫熱的白開水,也可以喝烏梅汁生津。綠豆、薏仁有助消暑,並儘量吃當令蔬果攝取水分與營養素,例如西瓜、蓮藕。 

錯誤2. 大熱天打赤膊。
  你應該穿著排汗透氣的輕薄衣物,而不要打赤膊,因為流汗後直接吹風,會讓毛細孔迅速收縮,濕氣與熱氣會悶在身體裡無法排出。
  覺得很熱時,可以用冷水輕輕拍在手腕內側動脈經過的地方、降低血液溫度,或是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不要直接用冰塊冰敷或打赤膊。

錯誤3. 身上流汗很熱,直接沖冷水澡。 
  你應該先把身上的汗擦乾、按摩全身,讓毛細孔稍微收縮之後,再用冷水慢慢潑在身上,等到適應水溫後才能開始洗冷水澡。 
  洗冷水澡其實有益健康,但是要注意洗的時間與方式,千萬不能在身體發熱冒汗的時候就直接沖冷水,寒氣會順著大開的毛細孔進入身體,有人因此生病發高燒,或是心臟無法承受。 

錯誤4. 洗完頭髮讓它自然乾或用電風扇吹。
  你應該用溫熱的風把頭皮吹乾,否則頭皮會變得很軟,不但令人覺得頭昏、沈重,還會影響到呼吸系統。頭部吹風受寒也會導致頭痛。 

錯誤5. 睡地板比睡床涼快。 
  如果已經中暑,不該睡在地上,因為毛細孔受寒會收縮、汗排不出,中暑症狀會更嚴重。 要是覺得熱,可以在床上鋪涼席,冷氣只要開1小時就好,免得過敏加劇;電扇不要直吹,打開窗戶讓空氣對流,也會比較涼爽。



資料來源:節錄澳門工人醫療所健康之友第48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供稿者: 馮永安   物理治療師 相信中風很多人都聽過 , 但中風後如何物理治療 ? 相信未必全部人都知道 , 所以今期為大家簡單介紹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中風物理治療目標: 物理治療的目標是使中風患者各方面的身體功能獲得最好的復原 ( 如手腳活動恢復 ) ,指導患者及家人正確的康復運動,預防及減低併發症,縱有未能完全恢復的身體機能,亦能達到“自我適應 ” 的目標 ( 例如病患的腳無法完全康復,便要學習用柺杖走路或使用輪椅行動 ) ,使患者利用現有的身體機能達到最高的能力。而一般中風病人黃金恢復期為半年,所以及早開始物理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中風後物理治療是怎樣的 ? 物理治療師使用 PNF 手法   誘發病人做出動作 。 中風早期: -給予病人適當的擺位:藉以避免關節的攣縮或變形 ( 常見如垂足 ) ,亦可 防止異常的肌肉張力加強,以及減少肢...

埋伏在我們身邊的殺手

埋伏在 我們身邊的殺手                                                                                                                             供稿者 :邱雯雯 醫生 室內空氣                   除了室外車輛﹑工廠排放的廢氣,影響著我們健康的還有室內隱藏的無形殺手。家庭與辦公室都可能出現的有害物質包括︰裝修材料的甲醛﹑修正液裡的三氯乙烷﹑影印機的碳粉﹑石材裡的氡﹑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二手煙﹑芳香劑﹑容易產生於冷氣或通風系統的生物污染物等,這些經過中央空調系統的輔助,可能不斷在大樓循環。長期接觸這些有害﹑甚至有毒物質容易出現胸悶﹑噁心﹑頭痛﹑黏膜刺激﹑容易疲勞等症狀,對患有哮喘﹑過敏等特殊人群造成嚴重影響。 三個對策 ︰ 1. 控制污染源 ;   2. 改善通風 ;   3. 使用空氣清淨機。         輻射                       除了核電廠﹑變電站﹑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等輻射對人體可能造成傷害, 人們經常不自覺地暴露或頻繁...

對社區護理工作的反思

對社區護理工作的反思 供稿者:工聯家居護理服務隊 - 莫雪瀅                由 13 年公立醫院的護理工作進入社區服務,才知道原來社區護理需求甚大,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面臨人口老化,社區上真的需要一班充滿愛心和有素質的護士。他們不斷提升學歷,使社區護理質素提高,從而減低醫院的壓力和負擔。儘管如此,社區護士薪酬和福利一直未被重視,這也是難以聘請有經驗社區護士的原因。近期,本澳醫務委員會提出了“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草案,護士日後可能需要一些考核才能取得註冊及專業資格,不排除這會進一步影響社區護理人力緊張的情況。     從事家居護理工作一年多,服務對象 90% 是長者老人。當今醫院服務並不能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因此更顯社區上護士的重要。社區護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需發揮評估、教育、咨詢者等角色。      由於服務對象是老人,他們常常伴隨多種慢性病,同時因機能衰退,抵抗力低,知識缺乏,不少人可出現器官以外的健康問題,如皮膚潰瘍、難以癒合的傷口等。其實社區護理是醫院照護的延續,可使病人在出院後仍可得到整全和連續的照顧,避免發生併發症,減少再住院機率。因此,社區護士必須具有全面的評估能力及專業技能,運用適當的方法,在家人、僱人、鄰舍等配合下,為被照顧者提供適當的健康指導和照顧知識。同時,社區護士也需有耐性及同理心,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合適的照顧環境,更重要的是與被照顧者及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目的使被照顧者信賴和舒緩他們的壓力。社區護士還需團隊合作精神,通過跨專業的合作,為被照顧者提供一個周全的護理計劃。然而,社區護士也需支持和理解,由於工作的困難和挑戰、危機處理、體力透支、薪酬福利差距、缺乏支援及培訓等等因素,都是影響社區護士流失的原因。     2008 年,香港政府曾推行一項名為「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的先導計劃,為出院長者提供 6 至 8 周出院後的家居支援服務。結果顯示,此先導計劃有效降低病人再入院率,更可作為病人及醫院溝通的橋樑,為被照顧者提供有效資訊和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其中 96.4% 的長者不打算入住護老院舍,而有 81.4% 的長者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