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必須改掉的壞習慣

必須改掉的壞習慣
供稿者:邱雯雯 醫生
1.     存新藥, 吃舊藥
   
不少老人家有“存藥”的習慣,因為怕浪費,總是從舊的藥開始吃,長期惡性循環,可能每次都在吃過期的藥物,而藥物就越存越多。

※溫馨提示※ 為了盡量避免病人長期吃到過期藥物,醫生會囑病人多次回診,每次只開適當預期適當的劑量,而且有時會按病情需要作出適當的調整。


 
 2.  不按時服藥  
  由醫生處方的藥應該依療程按時間內服用完畢,不按時吃藥或任意減量,或病情稍微好轉就自作主張停藥,都可能影響治療。特別是需長期服藥控制的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溫馨提示※ 如果忘記醫生或藥劑量師每次派藥時的囑咐,一定要注意每次藥物上的標籤,上面會列明每次應服用的劑量與用法,并緊記按療程服用。

 


3.  逛醫院診所      
很多老人家逛醫院像是走自家的廚房,不僅浪費醫療資源,而且這樣一家﹑兩家逛下來的結果,很多藥品會重複,重複用藥亦會損害身體健康。

※溫馨提示※ 有些病情需要時間治癒,需要耐性,切記吃太多藥對身體不但沒有好處,還會造成肝腎負荷。



資料來源:節錄澳門工人醫療所健康之友 52期會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手部衛生

手部衛生           供稿者 : 林倩娜護士 相信大家都聽過“病從口入”這個詞,而手就是“病從口入”的主要媒介。而微生物在手上可存活半小時至數個小時不等,它們藉由這段時間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來傳染他人,因此,洗手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最簡單及最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腸胃道、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等的感染機會。 有研究指出,一般人洗手時間往往不超過八秒,亦有人只會用水沖洗雙手罷了,根本沒有達到洗手的衛生目的,手上的病菌亦不能得到清除。所以我們除了要知道洗手的重要性之外,也要知道正確洗手的方法。 洗手分類:   洗手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使用洗手液洗手,當雙手被可見或可觸及的污染物污染時,即使用洗手液洗手,因其可同時去除手上的病菌及污垢;另一種則為使用精酒擦手液擦手,此洗手方法只作輔助用途,因其只可去除手上的病菌,而並沒有去除污垢的能力。 洗手時的注意事項: 1.       洗手前,需除去手上的飾物。 2.       洗手需有足夠的時間,才能達到洗手目的。 3.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4.       溫水洗手能促進洗手液發泡達到清潔效果。 5.       勿用盆水洗手。 6.       避免雙手乾燥龜裂,易窩藏細菌。 7.       清水洗手只除掉 20% 細菌,而洗手液洗手可以清除污垢和 90% 細菌。 使用洗手液的洗手方法: 整個居家洗手過程需時 10~20 秒,若需要更有消毒效果時則需時 1 分鐘。洗手範圍則為被污染部位以上 2.5cm ,而每個部位需洗擦 10 次,其正確步驟如下: 1.       用水將雙手淋濕,使用攝氏 38-42 度的溫水比冷水較有清潔效果...

認識異位性皮炎

認識異位性皮炎                                                                                                                                                        供稿者:劉巧華醫生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與遺傳過敏素質有關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   ,   常伴有皮膚屏障功能障礙 ,   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質。主要表現為瘙癢、多形性皮損并有滲出傾向 , 常伴發哮喘、過敏性鼻炎。 異位性皮炎最基本的特徵是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皮疹,並有一定的年齡階段 特點 : 嬰兒期表現為嬰兒濕疹 ,   約 60% 患者于 1 歲以內發病  ,   初發皮損為頰面部瘙癢性紅斑  , 皮損呈多形性  。 搔癢後很快形成糜爛  , 可擴散至頭皮 、 腕及四肢屈側等 ,   常為緩解與發作交替發作 ,   多于 2 歲時皮疹消退而退。 兒童期 多由嬰兒期演變而來   ,   多發生於肘窩、膕窩和小腿伸側   , 皮損暗紅色   ,   滲出較嬰兒期輕   ,   此期瘙癢很...

埋伏在我們身邊的殺手

埋伏在 我們身邊的殺手                                                                                                                             供稿者 :邱雯雯 醫生 室內空氣                   除了室外車輛﹑工廠排放的廢氣,影響著我們健康的還有室內隱藏的無形殺手。家庭與辦公室都可能出現的有害物質包括︰裝修材料的甲醛﹑修正液裡的三氯乙烷﹑影印機的碳粉﹑石材裡的氡﹑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二手煙﹑芳香劑﹑容易產生於冷氣或通風系統的生物污染物等,這些經過中央空調系統的輔助,可能不斷在大樓循環。長期接觸這些有害﹑甚至有毒物質容易出現胸悶﹑噁心﹑頭痛﹑黏膜刺激﹑容易疲勞等症狀,對患有哮喘﹑過敏等特殊人群造成嚴重影響。 三個對策 ︰ 1. 控制污染源 ;   2. 改善通風 ;   3. 使用空氣清淨機。         輻射                       除了核電廠﹑變電站﹑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等輻射對人體可能造成傷害, 人們經常不自覺地暴露或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