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肉桂與糖尿病

肉桂與糖尿病

                                         供稿者:繆凱嬋護士
我們的身體在正常情況下,會將澱粉類食物轉變成葡萄糖,做為身體的燃料,而由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則可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降低血液內的糖分。而糖尿病則是由於胰島素不足,使得葡萄糖無法充分進入細胞內,而讓血液內有太多無法代謝的糖分,導致血糖濃度升高所引起的。
美國營養食品專家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為實驗對象,發現每天食用一克至六克肉桂粉的病患,可明顯比對照組大幅降低20%左右的血糖,對降低血脂肪也有不錯的功效。
為什麼肉桂粉具有降血糖功效?
肉桂有兩個品種 - 錫蘭肉桂和中國肉桂。中國肉桂是大多數美國人常使用來烘焙和烹飪的。也是大多數研究人員研究肉桂和糖尿病時常使用的品種。
肉桂因含有多元酚植物生化素叫MHCP,能使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感應增加20倍,改善血糖的新陳代謝速度,進而平衡糖尿病患者血中的糖分。




該如何健康食用呢?
由於肉桂味辛性熱,極易傷陰助火,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使用,最好在中醫藥師指導下辨證使用,並注意不宜過量或長期服用,一天攝入量最多不要超過4(1 茶匙)
肉桂可研成粉,用來製作甜點,不過有糖尿病的人當然不宜食用肉桂蛋糕或蘋果派等甜食,建議只要在日常飲食中,適當的將肉桂粉撒在肉類、菜餚中,或將肉桂片用來加肉類燉煮,不但增加湯的風味又可去除肉的腥臭。
肉桂吃法很多,也可製作肉桂茶、肉桂水。 
 例如:肉桂大棗紅糖茶
  材料:肉桂棒5克,大棗15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肉桂洗淨,用小火烘一下,讓其味道更加濃郁。再倒入適量的開水,加入紅糖及大棗。大火開鍋後轉小火,煮20~30分鐘左右。
  作用:本品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腎陽虧虛引起的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腰膝酸痛等症狀。但是肉桂茶煎煮時間不能過長,免得其有效成分過度揮發,影響功效。

 肉桂對糖尿病人安全嗎?
肉桂似乎對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是安全的。但是,肝功能損害的人應該謹慎,因為大量的肉桂可能會增加肝臟的問題。進食肉桂的期間要監測血糖的情況不會讓血降過低此外肉桂有活血通經的作用因此不宜孕婦使用



資料來源:節錄澳門工人醫療所健康之友第47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供稿者: 馮永安   物理治療師 相信中風很多人都聽過 , 但中風後如何物理治療 ? 相信未必全部人都知道 , 所以今期為大家簡單介紹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中風物理治療目標: 物理治療的目標是使中風患者各方面的身體功能獲得最好的復原 ( 如手腳活動恢復 ) ,指導患者及家人正確的康復運動,預防及減低併發症,縱有未能完全恢復的身體機能,亦能達到“自我適應 ” 的目標 ( 例如病患的腳無法完全康復,便要學習用柺杖走路或使用輪椅行動 ) ,使患者利用現有的身體機能達到最高的能力。而一般中風病人黃金恢復期為半年,所以及早開始物理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中風後物理治療是怎樣的 ? 物理治療師使用 PNF 手法   誘發病人做出動作 。 中風早期: -給予病人適當的擺位:藉以避免關節的攣縮或變形 ( 常見如垂足 ) ,亦可 防止異常的肌肉張力加強,以及減少肢...

埋伏在我們身邊的殺手

埋伏在 我們身邊的殺手                                                                                                                             供稿者 :邱雯雯 醫生 室內空氣                   除了室外車輛﹑工廠排放的廢氣,影響著我們健康的還有室內隱藏的無形殺手。家庭與辦公室都可能出現的有害物質包括︰裝修材料的甲醛﹑修正液裡的三氯乙烷﹑影印機的碳粉﹑石材裡的氡﹑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二手煙﹑芳香劑﹑容易產生於冷氣或通風系統的生物污染物等,這些經過中央空調系統的輔助,可能不斷在大樓循環。長期接觸這些有害﹑甚至有毒物質容易出現胸悶﹑噁心﹑頭痛﹑黏膜刺激﹑容易疲勞等症狀,對患有哮喘﹑過敏等特殊人群造成嚴重影響。 三個對策 ︰ 1. 控制污染源 ;   2. 改善通風 ;   3. 使用空氣清淨機。         輻射                       除了核電廠﹑變電站﹑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等輻射對人體可能造成傷害, 人們經常不自覺地暴露或頻繁...

對社區護理工作的反思

對社區護理工作的反思 供稿者:工聯家居護理服務隊 - 莫雪瀅                由 13 年公立醫院的護理工作進入社區服務,才知道原來社區護理需求甚大,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面臨人口老化,社區上真的需要一班充滿愛心和有素質的護士。他們不斷提升學歷,使社區護理質素提高,從而減低醫院的壓力和負擔。儘管如此,社區護士薪酬和福利一直未被重視,這也是難以聘請有經驗社區護士的原因。近期,本澳醫務委員會提出了“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草案,護士日後可能需要一些考核才能取得註冊及專業資格,不排除這會進一步影響社區護理人力緊張的情況。     從事家居護理工作一年多,服務對象 90% 是長者老人。當今醫院服務並不能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因此更顯社區上護士的重要。社區護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需發揮評估、教育、咨詢者等角色。      由於服務對象是老人,他們常常伴隨多種慢性病,同時因機能衰退,抵抗力低,知識缺乏,不少人可出現器官以外的健康問題,如皮膚潰瘍、難以癒合的傷口等。其實社區護理是醫院照護的延續,可使病人在出院後仍可得到整全和連續的照顧,避免發生併發症,減少再住院機率。因此,社區護士必須具有全面的評估能力及專業技能,運用適當的方法,在家人、僱人、鄰舍等配合下,為被照顧者提供適當的健康指導和照顧知識。同時,社區護士也需有耐性及同理心,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合適的照顧環境,更重要的是與被照顧者及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目的使被照顧者信賴和舒緩他們的壓力。社區護士還需團隊合作精神,通過跨專業的合作,為被照顧者提供一個周全的護理計劃。然而,社區護士也需支持和理解,由於工作的困難和挑戰、危機處理、體力透支、薪酬福利差距、缺乏支援及培訓等等因素,都是影響社區護士流失的原因。     2008 年,香港政府曾推行一項名為「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的先導計劃,為出院長者提供 6 至 8 周出院後的家居支援服務。結果顯示,此先導計劃有效降低病人再入院率,更可作為病人及醫院溝通的橋樑,為被照顧者提供有效資訊和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其中 96.4% 的長者不打算入住護老院舍,而有 81.4% 的長者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