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膽石小知識


膽石小知識  

所謂膽石就是膽汁(從肝臟排出的消化液)的成分起變化,進而由其成分造成結石。膽囊中的結石稱為「膽囊結石」,膽管中的結石稱為「膽管結石」。此二者在形成方式、成分、症狀上,均具有個別的特徵。
由於現代人的飲食習慣逐漸西化,攝取高熱量的食品已不足為奇,因而使得膽結石的發病率日益提,而且年齡層逐漸下降,女性特別留意這種無自覺症狀的病。
l   為什麼會生膽結石?
導致膽石的原因,有各種不同說法,其中較聞名的是新陳代謝障礙說、膽汁淤滯膽道說(膽汁鬱積)、膽道炎症說、感染說、自律神經失調說等。事實上,是綜合上述各種原因所導致的。
一般說來,膽結石與膽固醇的增加。或總膽酸之貯存量減少有關。膽結石之所以形成,主要是贍固醇不能保持微稠狀態,使得膽汁逐漸結成顆粒狀結晶,
據統計,以下的人較容易罹患膽結石:
  • 家庭遺傳
  • 肥胖
  • 多次懷孕
  • 中年婦女
  • 愛吃高膽固醇食物
  • 愛吃油膩食物
  • 愛吃甜食
  • 糖尿病或小腸疾病等引起。




l   生膽結石會有甚麼症狀?
膽結石形成後,會逐漸摩擦膽囊壁,造成腹痛、發燒、發冷、黃疸等症狀,通常會隨著結石的種類不同,而出現以下的症狀:
1.  藏在膽囊中的膽結石,可因為無症狀而不易察覺,很多人是由健康檢查中得知。

2. 急性膽囊炎,膽結石位膽囊出口,造成阻塞。患者會有噁心、嘔吐、胃口差、發燒、右腹疼痛。

3.  慢性膽囊炎,是最普遍的膽囊疾病,常見症狀有腹脹、噁心。尤其吃油膩食物特別感到腹痛,有時會疼痛至右肩。
4.          總膽管結石,患者會感到右上腹痛、發燒、發冷、黃疸、絞痛及陣痛屢次發生,但也有的人雖已充滿結石,仍無自覺症狀。
l   膽結石到底是甚麼東西構成?
膽石的成分主要是膽汁中的膽固醇膽紅質(膽汁色素)。此外,尚有含脂肪酸為主成分者。
膽石依其主成分加以區別,有膽固醇石膽紅素石鈣石脂肪酸石及其他。
l  甚麼人容易罹患膽結石?
年齡方面,中年以上的人容易罹患膽石,年輕者也有增加的傾向。偶而,新生兒與幼兒也發生同樣的情形。
性別方面,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膽石。
體型方面,體型瘦者也容易罹患膽石,但一般而言,常見於喜歡吃脂肪食物的人。
l   假若有膽結石應怎樣做?
可藉由藥物(溶解結石)、外科手術(取出結石)或飲食療法(控制膽結石的形成)及超聲波震盪法除去結石。基本上,若無自覺症狀,對健康並無大礙,應不需考慮手術治療,但若發生合併症或情況嚴重時,就應手術切除膽囊以免危及生命,手術已成為現今治療膽結石的重要方法。

l   如何預防膽結石?
現代人吃得愈來愈好,使得膽結石得以輕易纏身而不自覺。大家應注意平日的飲食,限制動物性脂肪攝取,並保持體重。更重要的是要做定期健康檢查。膽囊X光攝影是診斷膽結石最有用的方法,目前腹部超波檢查是最常用而又無痛的方法,利用音波的回聲反射來測定有否結石,以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

由於膽結石和體質及飲食息息相關,若您自覺是罹患的高危險群或西化飲食的愛好者。一旦出現症狀時,都必須提高警覺。





(資料來源 : 健康之友第36期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供稿者: 馮永安   物理治療師 相信中風很多人都聽過 , 但中風後如何物理治療 ? 相信未必全部人都知道 , 所以今期為大家簡單介紹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中風物理治療目標: 物理治療的目標是使中風患者各方面的身體功能獲得最好的復原 ( 如手腳活動恢復 ) ,指導患者及家人正確的康復運動,預防及減低併發症,縱有未能完全恢復的身體機能,亦能達到“自我適應 ” 的目標 ( 例如病患的腳無法完全康復,便要學習用柺杖走路或使用輪椅行動 ) ,使患者利用現有的身體機能達到最高的能力。而一般中風病人黃金恢復期為半年,所以及早開始物理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中風後物理治療是怎樣的 ? 物理治療師使用 PNF 手法   誘發病人做出動作 。 中風早期: -給予病人適當的擺位:藉以避免關節的攣縮或變形 ( 常見如垂足 ) ,亦可 防止異常的肌肉張力加強,以及減少肢...

埋伏在我們身邊的殺手

埋伏在 我們身邊的殺手                                                                                                                             供稿者 :邱雯雯 醫生 室內空氣                   除了室外車輛﹑工廠排放的廢氣,影響著我們健康的還有室內隱藏的無形殺手。家庭與辦公室都可能出現的有害物質包括︰裝修材料的甲醛﹑修正液裡的三氯乙烷﹑影印機的碳粉﹑石材裡的氡﹑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二手煙﹑芳香劑﹑容易產生於冷氣或通風系統的生物污染物等,這些經過中央空調系統的輔助,可能不斷在大樓循環。長期接觸這些有害﹑甚至有毒物質容易出現胸悶﹑噁心﹑頭痛﹑黏膜刺激﹑容易疲勞等症狀,對患有哮喘﹑過敏等特殊人群造成嚴重影響。 三個對策 ︰ 1. 控制污染源 ;   2. 改善通風 ;   3. 使用空氣清淨機。         輻射                       除了核電廠﹑變電站﹑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等輻射對人體可能造成傷害, 人們經常不自覺地暴露或頻繁...

對社區護理工作的反思

對社區護理工作的反思 供稿者:工聯家居護理服務隊 - 莫雪瀅                由 13 年公立醫院的護理工作進入社區服務,才知道原來社區護理需求甚大,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面臨人口老化,社區上真的需要一班充滿愛心和有素質的護士。他們不斷提升學歷,使社區護理質素提高,從而減低醫院的壓力和負擔。儘管如此,社區護士薪酬和福利一直未被重視,這也是難以聘請有經驗社區護士的原因。近期,本澳醫務委員會提出了“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草案,護士日後可能需要一些考核才能取得註冊及專業資格,不排除這會進一步影響社區護理人力緊張的情況。     從事家居護理工作一年多,服務對象 90% 是長者老人。當今醫院服務並不能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因此更顯社區上護士的重要。社區護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需發揮評估、教育、咨詢者等角色。      由於服務對象是老人,他們常常伴隨多種慢性病,同時因機能衰退,抵抗力低,知識缺乏,不少人可出現器官以外的健康問題,如皮膚潰瘍、難以癒合的傷口等。其實社區護理是醫院照護的延續,可使病人在出院後仍可得到整全和連續的照顧,避免發生併發症,減少再住院機率。因此,社區護士必須具有全面的評估能力及專業技能,運用適當的方法,在家人、僱人、鄰舍等配合下,為被照顧者提供適當的健康指導和照顧知識。同時,社區護士也需有耐性及同理心,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合適的照顧環境,更重要的是與被照顧者及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目的使被照顧者信賴和舒緩他們的壓力。社區護士還需團隊合作精神,通過跨專業的合作,為被照顧者提供一個周全的護理計劃。然而,社區護士也需支持和理解,由於工作的困難和挑戰、危機處理、體力透支、薪酬福利差距、缺乏支援及培訓等等因素,都是影響社區護士流失的原因。     2008 年,香港政府曾推行一項名為「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的先導計劃,為出院長者提供 6 至 8 周出院後的家居支援服務。結果顯示,此先導計劃有效降低病人再入院率,更可作為病人及醫院溝通的橋樑,為被照顧者提供有效資訊和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其中 96.4% 的長者不打算入住護老院舍,而有 81.4% 的長者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