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社區護理工作的反思
供稿者:工聯家居護理服務隊-莫雪瀅
由13年公立醫院的護理工作進入社區服務,才知道原來社區護理需求甚大,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面臨人口老化,社區上真的需要一班充滿愛心和有素質的護士。他們不斷提升學歷,使社區護理質素提高,從而減低醫院的壓力和負擔。儘管如此,社區護士薪酬和福利一直未被重視,這也是難以聘請有經驗社區護士的原因。近期,本澳醫務委員會提出了“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草案,護士日後可能需要一些考核才能取得註冊及專業資格,不排除這會進一步影響社區護理人力緊張的情況。

2008年,香港政府曾推行一項名為「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的先導計劃,為出院長者提供6至8周出院後的家居支援服務。結果顯示,此先導計劃有效降低病人再入院率,更可作為病人及醫院溝通的橋樑,為被照顧者提供有效資訊和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其中96.4% 的長者不打算入住護老院舍,而有81.4%的長者則希望即使身體衰老仍留在家中生活。這些數據更促使推行社區以至家居護理服務,從長遠來說,這是減輕社會醫療負擔,又能提升長者生活質素的雙嬴政策。
雖然走進社區護理工作的時間不長,但在團隊共同努力和合作下,在工作中也體現一些成效,帶給我不少滿足感。每當看到服務對象承受疾病的煎熬,心中很是難受的,希望能為他們減輕痛苦。社區護理工作看似簡單實是複雜,隨著社區護理需求不斷增加,家居護理服務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此,衷心期望政府和社會聆聽我們的心聲,多關顧我們這班一直在社區黙黙耕耘的護理人員,給予更多的支持,並讓仍未有機會接受服務的需要家庭得到完善的照顧和幫助,為推動澳門社區護理的發展,為實現共享優質生活和共建美好家園的目標而努力。
資料來源:節錄澳門工人醫療所健康之友 第48期會訊
資料來源:節錄澳門工人醫療所健康之友 第48期會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