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醫防流感藥膳篇

 <中醫防流感藥膳篇>            供稿者余穎詩中醫生

簡介
     感冒多見於冬春季節中醫學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症狀將分為普通感冒和時行感冒(流感)並強調對感冒要達到「未病先防」。中醫學積累了不少防治感冒的經驗與方法,包括以飲食調養預防感冒。
    人體要順應四季氣候變化,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如果對正常氣候的適應力低,或氣候反常時使人體難以適應,就容易生病。此時,氣候就成外在的致病因素,即「外邪」。
  病性輕者多為感受當令之氣,稱為傷風;病性重者多為感受非時之邪,稱為重傷風。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有較強傳染性,病情類似者,稱為時行感冒(流感)
普通感冒與時行感冒的區別


普通感冒
時行感冒(流感)
病情
較輕
較重
症狀
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
怕冷高熱(或熱不退)、全身酸痛無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
特征
一般不傳染
發病急具有傳染性流行性
病程
一般3-7
1週以上

普通感冒主要病因是感受風邪在人體防衛外邪功能減弱或低下時不能作出適當調節之時風邪透過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衛衛表不和而致病。風邪也常結合不同季節的時氣而導致不同類型的感冒。
  時行感冒的病因是有傳染性的外邪,隨噴嚏或咳嗽在空氣中傳播,迅速蔓延,侵入人體。由於時行感冒有傳染性生和流行性,病情較重,可能出現併發症,所以要及早治療。

預防感冒的方法:
中醫在預防感冒方法可分為生活起居、藥物和飲食三方面,亦著重針對個人體質及季節變化。
一. 生活起居預防:
1.      順應四季氣候變化,應當及時增減衣物,以適寒溫。
2.      飲食要適時、適量、適溫,少進刺激性食品。
3.      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勞逸適量運動。
4.      保持良好心態及個人衛生。
二. 藥物預防:
用中藥防治感冒,須根據病因、體質及症狀,因人而異,要辨證論治,不可長期超量服用中藥,市民應在中醫指導下用藥。
三. 飲食預防(中藥指導下服用)
飲食宜清淡為主,少食煎炸辛辣及肥膩之品;所以日常生活做一些簡單、美味的小藥膳,對預防流感也有所幫助。


(以下資料來源:香港中醫藥事務部)
感冒的飲食調養
      中醫學的飲食調養是根據食物性質和功能來調配膳食,可幫助維持人體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態,以達到保健、抗病及強壯身體的目的。飲食調養預防感冒,一定要根據季節、環境、體質等因素因人而異,不可胡亂進補或過用寒涼之品。一旦患上感冒,則應及早求醫診治,做好護理謂養,以求"既病防變"。

以下有一些食療方可作預防感冒(建議份量為成人一次用量),以供參考:
【桑杏飲】
使用:用於秋季氣候乾燥,可清肺潤燥。
材料:桑藥3錢、甜杏仁(南杏) 3錢、沙參2錢、川貝1錢、雪梨連皮1個、冰糖3錢。
製法:將桑葉、甜杏仁、沙參、川貝、雪梨用清水浸泡40~50分鐘,用清水煲30分鐘,再加入冰糖,10分鐘後,即可飲用。(如患糖尿病者可不加冰糖)

【薑蘇飲】
使用:用於冬春節風寒當令之時,可散寒解表。
材料:生薑3錢、紫蘇葉3錢、紅糖適量。
製法:將生薑、紫蘇葉加水約500毫升,煮沸約10分鐘,濾去渣,加入紅糖調勻飲用。(如患糖尿病者可不加紅糖)

【藿佩湯】
使用:用於夏季暑濕當令之時,可袪暑解表。
材料:藿香2錢、佩蘭2錢、薄荷1錢。
製法:將藿香、佩蘭加水500毫升,煮沸約10分鐘,放入薄荷,焗5分鐘,濾去渣,當茶飲用。
      此外,日常烹調食物適量加入薑、蔥頭、蒜、醋,對預防感冒也有幫助。如果對自己體質或選擇飲食調養方法有任何問題,應請教中醫指導下服用。

總結:
     人體預防感冒要順應四季氣候變化,如春防風,夏防暑,秋防燥,冬防寒等。勞逸適度,堅持適當運動。
    中藥預防方面,如板藍根、荊芥、薄荷等。但應注意使用中藥預防感冒須因應個人體質,使用前必須諮詢中醫,並不可長期過量服用。
    飲食調養其原則包括飲食均衡有節、定時定量、食物溫度適溫適宜、顧護脾胃功能以及根據季節、環境、年齡、性別、體質等因素選擇食物。日常烹調佞物適量加入蔥頭、蒜、薑、醋等,對預防感冒也有幫助。市民如對自己的體質、病症或飲食調養方法有任何問題,應請教中醫,尤其是長者、兒童、孕婦式長期病患者,切勿自行隨意用藥;更應在醫師指導下採取適當方法預防或治療感冒。

資料來源:節錄澳門工人醫療所健康之友 52期會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供稿者: 馮永安   物理治療師 相信中風很多人都聽過 , 但中風後如何物理治療 ? 相信未必全部人都知道 , 所以今期為大家簡單介紹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中風物理治療目標: 物理治療的目標是使中風患者各方面的身體功能獲得最好的復原 ( 如手腳活動恢復 ) ,指導患者及家人正確的康復運動,預防及減低併發症,縱有未能完全恢復的身體機能,亦能達到“自我適應 ” 的目標 ( 例如病患的腳無法完全康復,便要學習用柺杖走路或使用輪椅行動 ) ,使患者利用現有的身體機能達到最高的能力。而一般中風病人黃金恢復期為半年,所以及早開始物理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中風後物理治療是怎樣的 ? 物理治療師使用 PNF 手法   誘發病人做出動作 。 中風早期: -給予病人適當的擺位:藉以避免關節的攣縮或變形 ( 常見如垂足 ) ,亦可 防止異常的肌肉張力加強,以及減少肢...

埋伏在我們身邊的殺手

埋伏在 我們身邊的殺手                                                                                                                             供稿者 :邱雯雯 醫生 室內空氣                   除了室外車輛﹑工廠排放的廢氣,影響著我們健康的還有室內隱藏的無形殺手。家庭與辦公室都可能出現的有害物質包括︰裝修材料的甲醛﹑修正液裡的三氯乙烷﹑影印機的碳粉﹑石材裡的氡﹑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二手煙﹑芳香劑﹑容易產生於冷氣或通風系統的生物污染物等,這些經過中央空調系統的輔助,可能不斷在大樓循環。長期接觸這些有害﹑甚至有毒物質容易出現胸悶﹑噁心﹑頭痛﹑黏膜刺激﹑容易疲勞等症狀,對患有哮喘﹑過敏等特殊人群造成嚴重影響。 三個對策 ︰ 1. 控制污染源 ;   2. 改善通風 ;   3. 使用空氣清淨機。         輻射                       除了核電廠﹑變電站﹑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等輻射對人體可能造成傷害, 人們經常不自覺地暴露或頻繁...

對社區護理工作的反思

對社區護理工作的反思 供稿者:工聯家居護理服務隊 - 莫雪瀅                由 13 年公立醫院的護理工作進入社區服務,才知道原來社區護理需求甚大,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面臨人口老化,社區上真的需要一班充滿愛心和有素質的護士。他們不斷提升學歷,使社區護理質素提高,從而減低醫院的壓力和負擔。儘管如此,社區護士薪酬和福利一直未被重視,這也是難以聘請有經驗社區護士的原因。近期,本澳醫務委員會提出了“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草案,護士日後可能需要一些考核才能取得註冊及專業資格,不排除這會進一步影響社區護理人力緊張的情況。     從事家居護理工作一年多,服務對象 90% 是長者老人。當今醫院服務並不能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因此更顯社區上護士的重要。社區護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需發揮評估、教育、咨詢者等角色。      由於服務對象是老人,他們常常伴隨多種慢性病,同時因機能衰退,抵抗力低,知識缺乏,不少人可出現器官以外的健康問題,如皮膚潰瘍、難以癒合的傷口等。其實社區護理是醫院照護的延續,可使病人在出院後仍可得到整全和連續的照顧,避免發生併發症,減少再住院機率。因此,社區護士必須具有全面的評估能力及專業技能,運用適當的方法,在家人、僱人、鄰舍等配合下,為被照顧者提供適當的健康指導和照顧知識。同時,社區護士也需有耐性及同理心,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合適的照顧環境,更重要的是與被照顧者及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目的使被照顧者信賴和舒緩他們的壓力。社區護士還需團隊合作精神,通過跨專業的合作,為被照顧者提供一個周全的護理計劃。然而,社區護士也需支持和理解,由於工作的困難和挑戰、危機處理、體力透支、薪酬福利差距、缺乏支援及培訓等等因素,都是影響社區護士流失的原因。     2008 年,香港政府曾推行一項名為「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的先導計劃,為出院長者提供 6 至 8 周出院後的家居支援服務。結果顯示,此先導計劃有效降低病人再入院率,更可作為病人及醫院溝通的橋樑,為被照顧者提供有效資訊和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其中 96.4% 的長者不打算入住護老院舍,而有 81.4% 的長者則希...